我为何选择六中——高二(1)班 张逸恒
我可以毫不掩饰地说,当初我在六中和执信之间纠结了很久,因为执信民主自由的氛围和更多的上升空间确实吸引人。但最终还是来了六中,可能是种缘分吧。如果非要深究原因。其一是小学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报了校本部,然后果真要在六中呆够六年。其二是受LZOI的影响,当时觉得半途而废不告而别挺“非人哉”,而且很多初中时代的目标还要留到高中来实现。其三就是隐约感觉唯有六中能“尽意”,人生难得尽意。执信并非不好,但六中似乎更适合我,更能让我找到拼下去的意义和理由。
但我真正想强调的,不是上面这些具体的因素。生命就像河流,在群峰之间,在平原之上,谁能辨清何处是正确的河道?河流的走向是不能规划的,它不是输水管。它今天向东北流,明日未必不会折向东南。河流就是这样蜿蜒中步向未知的未来。人生的抉择亦如此,各种理由与思量固然重要,但真正起决定作用是缘分,是说不清道不明的。人生无法精确预料,也因此显出朦胧的魅力。“多些弯路多些风景”。直来直去的水道没有多少积淀,如同切过峡谷的激流。而更加精彩的是曲折而平缓的河道,或铺就河漫滩平原,或织成三角洲的水网,总之滋养两岸无穷的美景。尽管不知“弯路”将通向何处,是像长江一样浩浩汤汤奔流入海,亦或像塔里木河一样消失于沙漠,但每条河都裹挟着百里之外的泥沙,饱览过千里长的风景。无论终点如何,外人如何评说,作为一条河就足以自豪。
冥冥之中或许已有定准,但一切经不起安排。输水管中奔涌的水走的是最便捷的路,却不见得优于天底下流动的河,大概要到它流进千家万户的一刻,它方能体现自己的价值。同样的,没有经历曲折的人生,是非自发的,是不完美的,是不可载物的。如同那加压设备导引的自来水,难以养活生命。
我不知道报读六中是否所谓正确的路,但我还是要略狂妄地说不后悔。倘若我当初报读了执信,一年半后我是升或降,沉或浮?我也不知道。每一次抉择很重要,但对于整个人生,乃至茫茫时空,又是多么地微不足道。每一段旅程或许很平凡,但必定弥足珍贵。人生的走向不需要什么因由,一次次苦心孤诣寻到的解释不过是一次次替直觉和缘分的圆谎,又或者是对当初的自己和过往的时间的怀疑。对未来过早的忧虑亦是无益的,如特斯拉所言“我从不去想未来,因为它来得已经够快了”,到抉择时缘分终将告诉我答案。在不需要算计未来的前提下,还应对脚下的路保持一份坦然。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都是人生的一部分,不应厚此薄彼,否则就是对时间的铸造力表示狂妄自大的怀疑。走在一条路上,我不能推想走在另外的路上会遇到什么。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走好脚下的路,相信当初的选择。
所以,假如真有人问我如何抉择,我希望他(她)相信缘分,接受弯路。人生不就是无穷的概率和岔路堆垒成的吗?
而缘分也反复告知,我要相信当初自己的决定,要感谢在六中遇到的人和事,感谢一年半六中人的生活。严sir和LZOIer教给我责任、钻研、低调和传承,小淳教我包容地、全面地、充满希望地看世界,刘校和超哥教我严谨、认真、勤奋和坚毅。还有其他老师教给我学科上的知识技能、表达和授课的艺术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。我是个平庸的人,会不知不觉地串到别人,会间歇性地智商或笑点跌到底,会时常犯偏执的毛病。若说我现在已经改善了,难免五十步笑百步,但六中的的确确给予了我“积跬步以至千里”的动力。缘分让我走过了分岔路,一年加半载又让我逐渐深刻地感受到六中的老师们共有的敬业、勤奋和坚定。虽然某些老师理念的不同导致了一些遗憾,但他们都是在坚定不移地追寻着自己的“六中梦”。因此,我对六中的老师们的敬意与日俱增。
不论外面的世界如何评述六中,又如何对所谓重本率给以嘲讽或冷语,这些行为只不过是管中窥豹。不到六中来,又哪能全面了解六中人的世界呢?谁的言论能替代灵魂、命运和缘分对你的指示?谁划设的康庄大道能替代你 用脚印铺成的路?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