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城快餐500喝茶_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_同城200带吹电话

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学教研>名师风采>详细内容

名师风采

名师介绍——宋建陵

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5-02-04 15:25:01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
    宋建陵(需要加工,突出人像).jpg高级教师,主管学校科技教育,广东省科技教育专家,华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,广东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教研会理事、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研会常务理事、项目拓展部部长,广州市青科教协会发明创造专委会秘书长,广州市优秀教师、首批优秀科技骨干教师,学校首席教师,3次评为“省十佳优秀科技教师”、“全国优秀园丁”,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教育竞赛活动,获得过38项省及全国一、二等奖。致力于科技创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、特色学校与特色课程的策划与实施,发表论文26篇,出版专著6部。

一、案例再现
1、崔融丰、仇龙
(1)入学成绩:中等(偏下)(2)获得奖项: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(18届、20)(3)个性特长:勤于思考,善于分析(4)毕业去向:中山大学,已去美国深造
2、刘唯峣、赵晓瑜  李锐敏
(1)入学成绩:中等(偏下)(2)获得奖项: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(23届、25)(3)个性特长:手脑并用,追求卓越(4)毕业去向:武汉大学、中山大学
3、喻宇琳、张堃萌
(1)入学成绩:中等(偏下)(2)获得奖项:省创新大赛二等奖、市一等奖(3)个性特长:动手制作,吃苦耐劳(4)毕业去向:喻宇琳—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雅格布音乐学校(排全美同类学校第二,专业排第一——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,世界前八十名
4、汤紫淇
(1)入学成绩:很一般(2)获得奖项:全国发明金奖、省创新大赛一等奖(3)个性特长:意志顽强,从不服输(4)毕业去向: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,排名全美12
5、杨卓潇
(1)入学成绩:中等偏上(华附落榜)(2)获得奖项:省创新大赛三等奖,丘成桐中学数学竞赛南方赛区一等奖(3)个性特长:潜心生物实验,致力数学科研(4)毕业去向:现在高三,全校多次第一,瞄准“清北”
6、彭俊孜
(1)入学成绩:很一般(2)获得奖项:省28届创新大赛一等奖 (3)个性特长:研究海洋生态,提出“沙尘暴可能缓解温室效应”(4)毕业去向:现在高三,成绩拔尖(年级前30),目标中大
7、李可遇
(1)入学成绩:很一般(2)获得奖项:市28届创新大赛一等奖,全国发明金奖(3)个性特长:致力节水环保,发明了“太阳能智控浇水装置”(4)毕业去向:现在珠中初二,志愿是考入六中和重点大学
8、范一鸣
(1)入学成绩:很一般(2)获得奖项:全国28届创新大赛二等奖(3)个性特长:爱护环境,进行“提高皱叶狗尾草种子萌发率的研究”(4)学习成绩:进步很快(5)毕业去向:现在珠中初三,志愿是考入六中和重点大学
9、吴宗懋
(1)入学成绩:中等(2)获得奖项:29届市创新大赛一等奖,推荐参加省赛(3)个性特长:关注环境污染,发明了“便携式PM2.5自动监测仪”(4)学习成绩:名列前茅(5)毕业去向:现在珠中初三,志愿是考入六中和中山大学
9、刘广云、叶绿洲、刘学海
(1)入学成绩:中等(2)获得奖项:29届市创新大赛一等奖,推荐参加省赛(3)个性特长:关注环境科研,建立了“校园大气颗粒物监测网络”(4)学习情况:名列前茅(5)毕业去向:现在珠中初三,志愿是考入六中和中山大学或华南理工大学
二、现象分析
1、无论分数高低,科技创新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,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;
2、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相配合,才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;
3、科技创新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,还得有一个校内科技教育的氛围;
4、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教师队伍,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强大后盾。
三、原理分析
1、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潜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而发掘出来;
2、学校可以通过吸引学生参加科技活动,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;
3、在科技创新活动中,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完善其学习方法、提高学习效率、提升学生成绩,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。
四、名师简介
除了刘建祥校长、宋建陵主任等教师外,还有刘少明、陈  欣、刘  华、闫贵虹、陈少华、李  磊、邓小淘、林伟君、林继青、宋  超等优秀科技教师,他们指导我校学生在创新大赛、发明比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得全国及省一、二等奖189人次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创新型人才。
五、科教平台
1一份报纸:《校本与科技创新月刊》。
2、两个网站:《综合实践与发明创新》(http://www.gzcpii.com)、《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测试》网络系统(http://s-48600.gotocdn.com)
3、三支队伍:1支经验丰富的科技教师队伍、1支热爱科学投身科研的学生队伍、1支高素质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。
4、四项活动:2项科技大使进校园活动、1项生物与环境创新实践活动、1项低碳环保科研创新活动。
5、五个基地: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、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、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、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、广州市科技教育基地。
6、六项成果:(1)创建了“刘建祥创新工作室”,对口帮扶薄弱学校,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,搭建科技教师的交流平台,在省内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。(2)承办了20次市省级科技教育活动(竞赛活动、培训活动、科普活动),获得了圆满成功,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。  (3)涌现出多名全国及省市优秀科技教师、裁判、培训师。(4)学校的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递增,科学普及逐步深入,科教场馆逐年增加,科教设施大大改善。(5)学生科技活动的竞赛项目参加各级比赛,获奖数量及质量跃居省市前列。(6)科技教育给学校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,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。
7、七一工程:
每一个六中学生在学校3年间,至少做到:聆听一次科普讲座、参观一个科普基地、制作一件发明作品、阅读一本科普书籍、欣赏一部科普影视作品、撰写一篇科研论文,参与一项科技体育活动。

在2012年广州市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试中获得一等奖.JPG

    在2012年广州市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试中获得一等奖.
 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